一項針對中國網絡主播行業進行的調查顯示,主播的日子并沒有外界想象得那么風光,領高薪者其實不多,交稅的也很少北京地稅局本月初披露,某直播平臺去年支付給直播人員的收入高達3.9億元,但未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,今年最終得補繳稅款6000多萬元,引起輿論對主播行業收入問題的熱議。
據調查報道,名氣大賺得多的主播其實只是少數,大部分從事主播行業的人仍處于中低收入水平。報道介紹,主播的收入一般分為三個部分:一是經紀公司或平臺給的底薪,大部分公司給出的價格是3000到4000元;二是粉絲打賞的平臺禮物,這部分要和公司和平臺分成,主播自己到手四成左右,這部分因人而異差距巨大;三是公司會安排一些秀場或其他工作,類似于出場費,數百到數千元不等。
據報道,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與共青團北京市委開展的調研顯示,33.1%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,14.6%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元至1000元,15.9%的網絡主播月收入1000元至2000元,18%的網絡主播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,不到一成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0元至1萬元,不到一成的網絡主播月收入萬元以上。
從事主播經紀的楊志泰說,經紀公司一般很少會和這些主播簽雇傭合同,一家經紀公司往往會和五六百個主播有合作,如果都簽雇傭合同的話,光社保這一塊的成本就會達到很高的數額。
不交稅是業內普遍存在問題
他坦承:“主播們多數也不愿意這樣做,因為有雇傭關系的話將意味著要通過公司繳納個人所得稅,而現在他們與公司之間只有合作關系,對個人來說受到的約束和監管比較小,賺多賺少都是自己的,不交稅的也很常見,這也是現在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?!?/p>
業內的另一個問題是,不少直播平臺本身資質也不正規,更沒有完善的財務制度,圈一波錢就跑的事也不少,就在今年2月份,曾估值5億元的光圈直播公司據報倒閉,還欠下約300萬元的員工薪資。
隨著直播平臺自身發展的需要,平臺逐漸意識到財務、稅費等引發的法律問題,在規則上也日益趨于正規化,但對于數量龐大,人員變動頻繁的那部分個人主播,其監管難度依舊很大。
直播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,目前主播數量已不計其數。據多家第三方分析機構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,目前中國市場上共有200多家直播公司,其中,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,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達2億,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。
楊志泰介紹,早期的平臺都是以播娛樂內容為主,除了要有專門的場所和設備,主播也要有一定的才藝,公司還會予以培訓;而今,只要有臺手機就能當主播,幾乎是零門檻,直播內容也千奇百怪,吃飯、睡覺甚至只是坐著聊天都有人看。
至于會付費的觀眾則可分為兩類人。楊志泰透露,一種是大神的粉絲,偶爾消費就當支持偶像,消費頻率和數額比較低,但基數大。另一種是手里有閑錢的三四線城市的小老板,大多是看一些美女、獵奇等泛娛樂類的直播,出手會比較大方。
《福建日報》引述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潘罡批評,直播行業自產生以來,眾平臺就不斷被曝出充斥著色情、淫穢、暴力等各種低俗內容,即使是一些大的直播平臺,打賞機制背后依然暗藏玄機。因此,大學生參與網絡直播需謹慎,不要被一時的利誘給套住了。
但潘罡也表示,隨著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,相信今后網絡直播行業將有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。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,直播行業既然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種渠道,選擇權可以交給學生自己,相信他們在摸索之后,必然能發現直播是否符合個人生涯志趣。
調查:高薪者不多網絡主播沒想象風光
目前中國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,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達2億